一本书和一群人谈《华县皮影档案》

文/秦军校


    民间素有“秦地皮影出东府,东府皮影最华县”的流传。张韬兄寄书来了,收到后,眼前一亮,一本极具阅读和收藏价值的民间影像图文书——《华县皮影档案》呈现我的面前。
此书无论从内容和装帧设计上,都堪称是近年来难得的好书。这本书的出炉和本人有一些关系,2006年秋,我到西安,看到了张韬有关皮影的影像素材,当时我就建议把照片好好整理一下,参加即将在北京举办的“首届中外摄影专家见面会”。那时,我帮他选了一些片子,并亲自带往北京推介给了主办方,主办方看到作品后免费为张韬制作了20张收藏级的照片。见面会的当天,张韬遇见了著名摄影家、策展人安哥先生,安哥看了他最后的皮影后很是激动,随后又把他介绍给了著名摄影文化学者李媚大姐。
    说到李媚,我想摘录几段李媚对皮影的感受: “皮影这个题材太有价值了,我想到华县来采访老艺人,我很想来写有关皮影的文字!”;“《华县皮影档案》终于出版了,特别值得祝贺,我的祝贺并不是一般意义的,而是对于一个人开发潜能、建立自信且最终结出硕果的祝贺。”;“一开始我特别想帮张韬完成文字部分,后来当我听到魏老伯一声高腔冲出肺腑之后,夺眶而出的泪水让我立即明白了我的苍白与乏力。”;“张韬从一个泛泛的摄影家成为‘皮影民间文化学者’”;“看完张韬这本书,在这个讲求身段与地位的现实中,我除了致敬不能说别的,说实在的,我的笔力配不上张韬的书”;“当我亲临现场,采访老艺人后被原生态的表演方式折服,被优美悲切的碗碗腔感动,为老艺人坎坷不幸的人生而落泪”。最后她对张韬说:“还是你来写吧,这皮影文化太博大精深了!”李媚的这些感言,是这么多年来她为影人写评论不多见的内心感受,真切!
    本书的编者感言是由当代中国著名摄影家石宝琇所撰写,从宝琇兄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他的一贯风格——“调侃”,引用他两段话:“乍一看觉得这乡土味儿实在太浓了,就像一群关中农家穿红挂绿的女子,来到巴黎时装博览会,再也没有比他显眼、让人瞠目的了”;“张韬不是平常人,他不但能拍,更能写,真正全才一个”。
    胡武功,当代中国纪实摄影领军人物之一,在这本书中他也有评述:“介绍张韬,犹如张韬介绍皮影”;“我们早就看过张韬的影像,我们对张韬却很陌生”;“看过张韬的《华县皮影档案》,深深为那些记录了精彩皮影与艺人鲜活人生的影像而销魂,更为从张韬肺腑中流淌出的生命体验而感怀。”;“《华县皮影档案》不单是对古老民间艺术形式的惋叹,更是对中华文化精神与人性的张扬。”
    景泉兄,著名摄影家、策展人,对这本书也说了一些肺腑的话:“一声悲壮苍老的长啸,撕心裂肺,如泣如吼的唱腔随朔风飞的很远很远”;“这本书最可贵的是永远留下了‘失去的影子’,把吼唱中依依作别人间的老艺人载入永远的史册。”
华县的乡亲和皮影老艺人们常说:“张师不吃皇粮,不拿饷银,不是公家人,但却真正扑着给咱乡里人弄事呢!”
    写到这里,我也有一种感触:我认为张韬不是一个简单的农民,“农民”二字在他身上只是一个符号,张韬是农民中的“精灵”。